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  世博会·国际撒娇·装孙子 

  张闳 

  2002年冬。上海街头。到处可见这样一张海报:一个小男孩仰望天空,张开
双臂,迎向半空中的一个蓝色圆形物体。海报的题目叫《期盼》。如果不仔细看
的话,很容易误以为这是一份儿童食品的广告,比如棒棒糖广告,那蓝色圆形看
上去活像一枚薄荷糖。如果确实是棒棒糖广告的话,取名为《期盼》也未免太夸
张了一些。 


  上海世博会主题海报 

  但这不是棒棒糖广告,甚至不是任何儿童食品的广告。只要稍稍看得仔细一
点,就不难发现“期盼”二字下面还有一行“中国2002年上海世界博览会”——
这是上海申请世界博览会的官方海报。那个薄荷糖模样的东东则是世界博览会的
徽标。 

  这幅海报的构图并不复杂,也不新奇,甚至可以说似曾相识。红彤彤的海面
上,升起一轮圆圆的东西,人物张开双臂相迎——这是“文革”时期毛泽东思想
宣传画常见的构图。 


  文革宣传画 

  将领袖毛泽东视作“红太阳”,以海上日出的景象比喻毛泽东思想如旭日东
升,光芒万丈。根据“文革”期间的革命理念,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“红海洋”
上升起“红太阳”,这样的宣传画在“文革”期间随处可见。 

  “文革”后,中国人将革命的政治热情转移到经济建设上,寻求国际间的经
济合作,是中国政府首当其冲的要务。加“WTO”,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
程。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(乃至其它方面)交往过程中,中国政治当局不得不采
取低调妥协的姿态,力图树立温和、务实的良好国际形象。这一点,在上海申请
世界博览会主办权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。今天出版的官方报纸《21世纪环球
报道》发表署名文章,解释了中国政府的这一政治策略。文章写道:“作为刚刚
开放并在国际关系中分量不重,国际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来说,这样的低姿
态和示好心态是情有可原的。但随着中国的成长,随着中国与外界关系的微妙变
化,中国人逐渐在明白一个道理,西方人对中国的态度其实并不是由中国人的态
度决定的,在‘国际大家庭’中做‘乖孩子’未必得到奖赏。”(《21世纪环球
导报》,2002年12月30日) 

  但实际上,“乖孩子”所期盼的奖赏大多都如愿以偿,APEC会议、奥运会、
世博会等国际性会展的主办权,纷纷落入中国的囊中。世博会海报披露了这一深
层的政治心理秘密。 

  这是一张真正“中国特色”的海报。构图依旧沿用“文革”时期“红太阳”
崇拜的政治宣传画,只不过在今天世界博览会成了他们心中的“太阳”。渴望世
界(当然,首先是经济发达国家)的光芒照耀,“期盼”之情溢于言表。甚至不
惜违悖常理,不顾蓝色物体发射出来的不会是红光这一物理事实,硬性将世博会
的徽标“红太阳化”。再加上主题宣传口号:“给中国一个机会,还世界一片异
彩。”这几乎是在讨好和乞求了。 

  由一位低幼儿童作为国家的形象代言人,这一选择则更为奇妙。一个古老帝
国忽然将自己彻底“孩童化”了,变得那么的彻底,那么的富于戏剧性。它压低
身姿,显得很幼稚,很弱小,也很可爱,他张开双臂,渴望世界的拥抱和呵护—
—一个很惹人怜爱的姿势,一次国际化的“撒娇”。最终的目的则是希望得到一
颗棒棒糖的奖赏。当然,这也很可能就是所谓的“中国式的智慧”,用北京土话
来说,叫做“装孙子”。只要能够得到利益,装装孙子也未尝不可。 

  再套用一句俗语——“有奶便是娘”。

(XYS20030106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